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王代强
9月22日,位于成都新津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天府农博园”)内,“庆丰收 迎盛会”六个大字在稻浪中熠熠生辉。从空中俯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巨幅稻田画栩栩如生。
天府农博园3000亩大田里的稻田画。
秋分至,丰收时。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在天府农博园拉开大幕。这是国家首次将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活动设在成都。
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汇。毗邻天府农博园的新津宝墩遗址,正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保留至今的4500年前的水稻田遗迹和碳化水稻等植物遗存,记录着巴蜀先民兴稼穑的筚路蓝缕。
宝墩遗址展馆。
重农的传统完美赓续。穿越千年,农耕基因在巴蜀大地上续写着“天府之国”的担当。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四川寄予厚望: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牢记殷殷嘱托,蜀乡大地上,丰收时刻正酝酿更大的丰收,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着更多的希望。
这是辛勤劳作后的联欢,是丰收后的喜悦分享,是对劳动者的无尚赞美
稻花香里说丰年。9月18日,广元市剑阁县下寺镇双旗村举行水稻开镰仪式。“亩产650公斤!”农技人员公布测产数据后,田埂上,等待已久的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因为,全省水稻最后收获的区域同样迎来丰收。
丰收的喜悦,在账本上更加真实。
“一亩地产值近5000元,是过去的3倍!”达州市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袁军种植家庭农场的300亩稻渔综合种养“晒”出账本:每亩至少产鱼50公斤,产值1500元;每亩优质稻可加工成大米325公斤,每公斤售价10元,产值可达3250元。
在凉山州会理市彰冠镇的石榴现代农业园区,一颗颗硕大鲜红的石榴挂满枝头,村民忙着拆袋采摘、打包装箱,向全国各地发货,预计今年40万亩会理石榴总产量保持在74万吨,总产值达58.5亿元……
会理石榴。
连日来,全省各地抢收忙,田间奏响丰收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全省已收获水稻约25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九成左右。根据测产,多地水稻单产创下新高。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升,“菜篮子”产品供应稳定增长。
这场丰收来之不易。8月以来,四川先后遭遇高温干旱、疫情反弹、地震灾害等超预期因素,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困难挑战。大考当前,全省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扎紧“米袋子”,端牢“天府饭碗”。
交出丰收答卷,离不开责任压得更实。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始终将粮食生产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就将“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10亿斤以上和新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10万亩”定为“硬任务”。随后,我省全面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以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大春之前,省级又将粮食扩面增产任务下达至市(州),分解到县乡、落实到田块,并持续开展农村撂荒地专项整治。7月,全面实施“田长制”,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出任“田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交出丰收答卷,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邛崃市高埂街道火星村,全省水稻首次进行百亩规模连片实产验收,亩产达708.8公斤,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清泉村,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平均亩产高达950.3公斤,刷新四川一级优质稻的高产新纪录……选良种、施良法、种好粮,粮食生产才能不惧高温“烤”验。
邛崃市高埂街道火星村,全省水稻首次进行百亩规模连片实产验收,亩产达708.8公斤,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图为测产现场。
交出丰收答卷,离不开惠农政策持续加码。水稻开镰前,广元市苍溪县鑫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元富新买的收割机到位了,“三台机器价值60多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和项目补贴就占了一半,种粮的劲头更足啦!”
政策发力持续激活农业农村发展“一池春水”。今年以来,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等重大改革事项稳步推进,不断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
这是催人奋进的战鼓,是整装出发的号角,是勇担使命的全新宣言
四川省首届“稻香杯”·丰收奖颁奖仪式、“国宝与丰收”主题展和“大国粮仓”主题展开馆、首届“大国农匠”农民技能大赛……今年丰收节的“镜头”,聚焦的是“庆丰收 迎盛会”主题,传递的是多种粮、种好粮的鲜明信号。
在四川举行的盛会中“粮”味浓郁,勾勒着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十足底气与勃勃雄心。
先有“四川良农”,才能种出“天府好粮”。
在丰收时刻,农民是永远且唯一的主角。“奖金不多,但这是他们该得的。”这几天,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正在张罗着给种粮能手们颁奖。他说,能在大旱之年不减产,全靠村里几位“土专家”和“田秀才”出谋划策。
此时,300多公里外的古蔺县,泸州市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古蔺高粱丰登节活动现场,2022年度“泸州十佳农民”、2022年度古蔺县“十佳家庭农场”、“十佳农业龙头企业”等乡村振兴示范典型,走到聚光灯下接受荣誉。丰收节前,四川陆续公布一系列奖项获奖名单,一批家庭农场主、种粮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表彰,不断提升着四川农民兄弟的自豪感、成就感,激发着他们奋发有为的积极性。
先有“天府良田”,才能打造“天府粮仓”。
“出发!”9月19日上午,穿戴整齐后,西昌市佑君镇油碾村党支部书记庞宗明和3位村民准时出发,开启一天的例行巡田。作为全省最早试点“田长制”的地方,去年6月,庞宗明履职油碾村“田长”后就组建了这支对乱占、破坏耕地现象“锱铢必较”的“巡田队”。
不止有良农和良田,更有良谋。
“再生稻长得咋样?秋洋芋面积有多少?”自8月底,这句话一直挂在泸州市泸县方洞镇陈田村党总支书记余刚嘴上。8月底,水稻刚刚收完,余刚就领到了全省首次下达的晚秋粮食生产硬任务:蓄留500亩再生稻、发展秋洋芋300亩。随后,一支由陈田村十多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助农服务队宣告成立,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动员、抢种晚秋粮食。
在广元市苍溪县浙水乡寨坪村,一场秋雨过后,苍溪县的400余亩藤椒地里,村民正忙着平地打窝、补种青菜,努力将今年干旱造成的大豆减产损失抢回来。
从推行“田长制”到首次下达晚秋粮食生产任务,再到一系列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党委政府考核政策体系,全省各级持续凝聚着重农重粮的共识。
喜悦在分享,战鼓在擂响,政策在加码,行动在提速。蜀乡大地上,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正快马加鞭!